首頁 > 導論 - 主題首頁 > 廢核vs.經濟 攸關生存的兩難
核不核?借鏡國外 理性對話
2014/03/09
核去核從懶人包/台灣篇
2014/03/09
核去核從懶人包/國際篇
2014/03/09
2011年各國發電結構比較
2014/03/08
2012年各國用電價格比較
2014/03/08
廢核vs.經濟 攸關生存的兩難

用什麼能源發電?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重要而關鍵抉擇。因為電價攸關人民荷包與生活,影響產業競爭力,以及最後能否在殘酷而激烈的國際競爭中,求得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。

福島核災後陷入恐核情緒的日本,對於是否繼續或停止使用核電,面臨極為艱難、痛苦的抉擇。

日本核能大老、前眾議員後藤茂指出,日本政府對核電的取捨,必須同時考量「(核能)安全」與「經濟(安定)」,他表示日本的零核電是建立在一個非常勉強的基礎上:「(零核電)能支持多久大有疑問」。

後藤茂以台灣引以為傲的晶圓代工業為例,「穩定供電是台灣晶圓代工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,日本也一樣,必須兼顧核能安全與經濟的安定」。他認為零核電無法解決日本當前的能源供給問題,多數理性的日本國民會慢慢認清日本需要核電的現實。

日本原子力委員秋庭悅子說,核能安全很重要,但日本經濟也很重要,「日本不只取一邊,而是要取得平衡。」

日本學者寺島實郎說,「日本不像歐洲國家,可以仰賴他國供電」,日本要擁有能源主控權,「發電配比要追求一種平衡感」。

電價高漲 德國中小企業苦撐

日本福島事件後,德國則是堅定地選擇廢核,即便德國人民承擔著高電價。德國民生電價是歐洲第二高,僅次丹麥,2013年每度電達28.73歐分(折合新台幣11.5元),是台灣3.7倍;亦較2000年成長一倍餘。

高電價在德國已成政治議題。德國四大輸電網營運公司宣布,今年電價帳單上再生能源附加費,每度將調升0.96歐分,對於一年使用3500度三口家之家來說,將增加34歐元電費。另外,今年電網附加費也將持續調漲。

面對高電價,德國企業,尤其是中小企業亦苦不堪言。德國工業電價因享有稅金減免,在歐洲國家屬中段班。2013年工業電價為每度13.34歐分(折合約新台幣5.34元),是住宅電價的一半;若和2000年相較,成長130.4%。

德國工商總會(DIHK)能源及氣候政策組長薄萊(Sebastian Bolay)表示,過去十年來因發展再生能源,企業電費負擔翻一倍,中小企業忍受電價已到達極限了,也為能源轉向付出代價。他並指出,有25%德國製造業者計畫減少國內投資,並將部分產能往外移。

然而,即便飽受高電價之苦,扛著綠電20年保證收購的巨大包袱,根據民調顯示,有高達八成民眾仍支持能源轉向。

「2022年一定要廢核。」56歲裁縫師傅領班洛夫(Rolf Schlegel)堅決地說,「為了廢核而導致電價高漲,是可以接受的,就像吃東西一樣,吃什麼選什麼,選擇品質較好的,就比較貴。」他認為,「若是對環境好,以德國目前電價不算高。」

德國廢核,已然沒有回頭路。德國聯邦網路局長荷曼(Jochen Homann)說,「廢核已花掉大把銀子,最艱難的是如何有效率地達成,讓大家少付一點錢」。

「德國宣布非核後,成本增加約一兆歐元,嚴重影響企業的競爭力,這肯定是法國企業不願見到的劇本。」法國企業雇主協會(MEDEF)秘書長吉爾伯(Michel Guilbaud)說。

核能工業 左右法國經濟命脈

事實上,要是法國走上除核之路,代價恐怕比德國更大。一方面是瞬間減少3/4的穩定電力來源,問題將接踵而來:其他電力是否及時補足缺口?民眾與產業是否承受得起高漲的電價?另外,環繞著核工業的40萬個直接間接就業機會,包括營建外包商、周邊零配件工廠、硬體維修與檢測等,更將遭逢衝擊。

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顯示,法國2012年的民生用電是5.18元(新台幣),工業用電是3.44元(新台幣),均低於歐盟平均值7.96和4.88元(新台幣)。「法國的條件不比其他國家好,例如高工資和高稅制的環境。」吉爾伯說。言下之意,核能提供穩定、廉價的電力,左右了法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。

去年底,政府挺核動作頻頻,包括支持核工業成立「法國核能出口產業協會」(AIFEN),並在法國總理埃羅(Jean-Marc Ayrault)率隊下,前往中國大陸拜訪官員,拓展核電的合作機會。一如全球核電龍頭亞瑞華集團資深行銷副總裁樂步雪(Isabelle Leboucher)所說,長期外銷的核能技術,讓核工業成為法國的資產,並建立正面的國家形象。

位在英吉利海峽另一邊的英國,面對高電價以及氣候暖化的挑戰,選擇重啟核電。

電價民怨 英國揮之不去夢魘

英電價幾乎逐年調漲,過去10年電費增加將近一倍,成為一大民怨,六大電力公司是否賺太多,更是普羅大眾最關心的能源議題。

英國電力市場早在20世紀就全面自由化,目前主要有六大電力公司,民眾跟企業都可自由選擇;以每度電費家庭用電台幣約6.8元,工業用電4.2元來說,在歐盟國家中,還稱不上是高電價國家。

但是,英國多數民眾並不這麼想,雖然多數家庭還是負擔得起,每個月的電費加瓦斯費帳單,平均占一般家用支出不到兩成;每年電力公司宣布要調漲電價時,新聞媒體便開始分析,會有多少人因為付不起暖氣費用而凍死。

除了民眾和企業對電的需求量越來越大,交通工具的耗電量也逐年增加,不只是火車由電力取代其他傳統能源,連倫敦市區觀光景點之一的計程車,都計畫要全面改用電動車、以減少汽車的廢氣汙染。

便宜電價 美國工業競爭優勢

提供穩定的電力及具有競爭力的電價,不只是英國的挑戰,即便境內發現大量頁岩氣的美國,也為了能源價格上的競爭優勢,採用各種能源發電,包括核能。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(IEA)歷年來數據顯示,美國電價在全球來說相對便宜。以2012年的數據為例,美國的住宅用電平均電價每度約台幣3.51元,在全球第七低;工業用電每度約台幣1.98元,是全球第二低。

美國大量供電提供基載電力的能源有四種,包括煤、石油、天然氣與核能。煤是主要供電來源,2012年佔全國各種能源發電比42%,與核能一樣都是相對穩定的供電來源,但以每度電的生產成本來看,核能又比煤更便宜。

美國沒有因311福島核災,調整發電策略,但台灣卻因受災的日本鄰近在側,對核能產生空前的恐懼,進而對核四是否商轉,產生兩極的看法。

缺電問題 台灣廢核無可迴避

廢核及能源轉向不是免費的午餐,台灣人民要付出多少代價,以及要啟動那些相對應的可行策略,一直以來未獲得重視與討論。

首先,核四工程進度已達95%,已投資2838億元,一旦廢棄不用,將由納稅人共同承擔,估計每個家庭負擔近5萬元。

不用核四發電,就要有替代能源,根據經濟部規畫,只能擴大興建燃煤及燃氣發電來彌補電力缺口,電價將因反映燃料成本而大增。根據經濟部最新預估,核四若沒有商轉,2016年時電費將多漲一成;到2022年時,更要多漲二成。

電價上漲還不是最大問題,最怕的是電不夠用。經濟部次長杜紫軍表示,不用核電,長期必然要考慮以天然氣來替代,但建接收站及電廠也要10至12年,若銜接不上將產生電力缺口。

經濟部能源局指出,目前法定備用容量率是15%,一旦廢核四,2016年備用容量率將會掉到10%,2022年掉到7.4%以下,甚至到5.4%。根據往年經驗,當備用容量率降至7.4%以下,限電幾無法避免。若核一、二、三廠如期除役,2025年,備用容量率降至-0.3%,這表示,電根本不夠用。

核四不商轉情況下,備用容量率多數情況低於15%,限電機率大增;因此必須開放民營電廠(包括燃煤及燃氣電廠)來供電;但燃煤和燃氣電廠興建,易遭到民眾抗爭,工期變數很大,燃氣電廠更需要10到12年;因此,開放民營電廠供電,在最順利情況下,最快要到2022年,備用容量率才會改善。

台灣一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科技大廠主管表示,核四不商轉,對產業界來說,除了無法新增工廠,連既有的工廠用電都會受到影響,「連守成都無法了」。「一旦核四不商轉,業界會自謀生路」這位主管無奈、卻毫不遲疑地說。

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李敏直言:「很多人擔心核災事故風險,但台灣經濟可能會先窒息。」

廢核、追求非核家園,從來就不是一場政治嘉年華會。對世界上每一個國家來說,要選用什麼能源,這不是是非題,而是選擇題。任何選擇,全民都要認真、誠懇且負責任地面對、並共同承擔其代價。

(web only)

【2014/03/09】